近些年,金融科技迅猛进步,让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成了热门话题。一方面,官方正大力推广法定数字货币;另一方面,第三方支付已经快速发展,形成了现实。这两者之间会如何相互作用?这其中无疑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和不确定因素。
法定数字货币的本质
央行根据储备资产发行了法定数字货币,这种货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,基础稳固。以我国为例,DCEP就是这样的货币。其发行价值与储备资产相当。它并非一般第三方支付工具,自带权威。正因为这一特性,法定数字货币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。其诞生非偶然,是国家应对数字时代金融变革需求的结果。旨在让货币在数字经济中发挥更佳作用,无论是国内交易流通,还是国际金融竞争与合作。
第三方支付的现状
如今,第三方支付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。在其发展历程中,银行卡收单和网络支付成为两大主要市场。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,它们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。这些支付机构不仅提供基础支付服务,还在金融服务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。例如,它们利用自身资金渠道进行理财产品代销、信贷服务等。同时,通过分析客户消费数据,挖掘用户潜在需求,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。而在交易过程中,商业银行账户中的存款货币为这些支付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DCEP的流通属性优势
DCEP的流通特性与众不同。其技术方案是采用双离线支付,也就是“账户松耦合加上离线支付功能”。这一特性使得DCEP既能在线上使用,也能在线下使用。在实际生活中,有很多地方网络信号不好,这时候DCEP的离线支付功能就能大显身手。而第三方支付往往需要网络支持,网络信号不好时可能就无法正常使用。另外,DCEP可以实现点对点直接流通,相比第三方支付工具,它的流通方式更加直接和方便。
DCEP的强大背书
DCEP作为法定货币,拥有国家信用作为强大支撑。它由央行负责发行和结算,其信用度远超第三方支付工具依赖的公司平台。举例来说,当涉及大额交易,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有国家信用背书的DCEP。此外,DCEP具备法偿性,必须支持无网络、跨银行和跨支付机构的支付。换言之,所有第三方支付工具都必须与DCEP兼容,这凸显了DCEP在支付体系中的核心地位。
第三方支付的持久性
DCEP虽有众多优点,但第三方支付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。存款货币仍是第三方支付的基础。在现有货币体系中,第三方支付很大程度上依赖商业银行账户中的存款货币。无论是银行卡交易还是网络支付,都与储蓄卡、信用卡等紧密相连。此外,第三方支付在满足用户金融需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用户已适应了第三方支付提供的贷款消费、信用消费和理财等服务,这种市场格局是第三方支付长期积累的结果,DCEP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这一目标。
DCEP的不确定性
DCEP新近问世,尚需更多试点和实际应用来验证。目前,其在技术、商业和社会层面的表现仍在摸索之中。比如,技术稳定性、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公众的接受度等问题,都尚未有明确的答案。正因如此,DCEP若想对第三方支付造成重大变革,还需经历漫长的过程。
各位读者,关于DCEP的将来,大家更倾向于看好它的成长,还是认为第三方支付将继续保持领先?期待大家的点赞、转发,并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。